曹明德,1965年11月,男,安徽庐江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博士后,留美访问学者,《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环境法学院专家,2005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6年重庆市首届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法律专家,2007年第五届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重庆市政府法律顾问,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兼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资源法学、经济法学。 中文名曹明德,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地安徽庐江,出生日期1965年11月 代表作品《From conceptual to historical narration》 一、项目 曹明德教授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经济法研究室、西南政法大学经济贸易法学院、《现代法学》编辑部、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以及《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从事教学、科研、编辑工作,2003经重庆市职称评定委员会破格晋升为法学教授,曾于1997-1998年作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生服务团成员赴渝工作,担任重庆南川市(现为南川区)人民政府副市长,后因热爱教学科研工作调入西南政法大学,牵头成立了西南政法大学环境法硕士点(2003年)、博士点(2005年),组建了环境资源法教研室,环境法课程也由原先的选修课调整为法学本科生的必修课程,留学归国后为该校环境法博士生、硕士生开设了国际环境法和美国环境法英语教学课程。 曹明德教授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经济法研究室、西南政法大学经济贸易法学院、以及《现代法学》编辑部从事教学、科研和编辑工作,历任助理编辑、编辑、助理研究员、讲师、特聘教授、破格法学教授、副主编,曾在重庆南川市人民政府挂职锻炼,担任副市长职务,分管政法、招商引资工作。多年来,给法学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系统讲授环境资源法学、经济法学等课程。多次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重庆市人民政府的法律、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论证会。2003、2005年中美环境法培训项目及其他国际组织与中国合作的环境资源法培训项目的授课专家,并于2003年11月应邀参加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环境法学院成立典礼暨首届学术年会以及代表会议。主持和参与的研究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项目):生态补偿制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开发法治保障研究”(主研)、重庆市软科学项目“重庆市生态补偿法治研究”(主持)、国务院三峡建委课题“中国三峡移民问题研究”(主研)、西南政法大学校级重点课题“重庆大发展中的环境法制研究”(主持)、“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主持)、“中国农村法制建设研究” (主研)。 二、作品 已公开发表研究成果100余万字。其中,《环境侵权法》、《生态法原理》为个人专著,《环境侵权法》一书由法律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生态法原理》一书由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环境侵权法》一书是国内首部从侵权法入手,系统、深入地研究环境污染致害问题的专著,建立了环境侵权法理论体系,尤其是在环境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推定规则方面,对推动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学理论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生态法原理》一书从生态法学的哲学、伦理学、生态学、经济学、以及法理学的理论基础出发,论述了变革人们的价值观、消费观、发展观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意义,寻求一种建立在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基础上的生态法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建立一种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法律秩序。 译著《能源法与可持续发展》由法律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该书的作者均为世界上一流的环境法学者,他们具有长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法律实际工作经验,部分作者多年来在国际组织工作,书中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思想,译著忠实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学术观点,相信能够为中国学者提供新近的学术资料,有益于中国的环境法治建设。 在教学改革以及教材内容更新上也作了很多探索,主编司法部高等院校法学教材《环境资源法》(中信出版社2004年出版)。在Social Sciences in China、US-China Law Review、《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政法论坛》、《法律科学》、《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比较法研究》、《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以及《光明日报》、《法制日报》等全国性报纸上发表了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17篇。15篇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刊物转载或摘录。荣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3次以及重庆市优秀教师称号,2005年荣获第四届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三、公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From conceptual to historical narratio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Mar.1997. 2、On Emission Trading System, US-China Law Review, Jan.2005. 3、论生态法的理论基础(独著), 《法学研究》, 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 4、论生态法律关系(独著),《中国法学》, 2002年第6期,教育部委办《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2期摘录。《中国法学文丛:民商法经济法卷》收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5、论我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独著),《中国法学》, 2004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 6、论生态法的基本原则(独著), 《法学评论》, 2002年第6期。 7、《黄河法》立法刍议(合著,第一作者),《法学评论》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 8、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独著),《法律科学》2004年第4期。 9、对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独著), 《法学》 2004年第3期。 10、从“环保风暴”看环境法治存在的问题(独著), 《法学》 2005年第4期。 11、论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政法论坛》2005年第1期。 12、中国民法法典化与生态保护(合著,第一作者),《现代法学》, 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3、法律生态化趋势初探(独著),《现代法学》, 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4、日本环境侵权法的发展(独著), 《现代法学》 2001年第3期。 15、实施环境准则(译文),尼古拉斯 A. 罗宾逊著,《现代法学》2004年第1期。 16、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的转变(独著),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教育部委办《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4期摘录。 17、关于修改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若干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 18、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学蕴含(合作,第一译者),克劳斯·鲍斯曼著,《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0、修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若干思考―兼论野生动物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法律适用》,2004年第11期。 21、从人类中心主义到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转变(独著),《光明日报》2001年7月10,《新华文摘》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2、宪法在培养环境意识方面的作用(独著),《光明日报》2001年11月20日。 23、谈谈依法行政(独著),《光明日报》1998年2月7日。 24、道德规则法律化现象探析(独著),《光明日报》1997年7月12日。 25、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推定规则(独著),法制日报2002年5月12日。 26、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独著),李昌麒主编:《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2000年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论文精选》,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27、三峡库区生态法治建设研究(独著),李昌麒主编:《经济法论坛》第1卷,群众出版社2003年12月。 28、论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推定规则(独著),朱崇实主编:《经济法理论与实务热点问题探讨-2001年全国经济法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选》,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29、略论从生化经济到生态经济的变革(独著),王全兴主编:《经济法前沿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6月。 30、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独著),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研讨会论文集。 31、论生态法律关系的概念和要素(独著),第十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32、消费方式的变革(独著),《哲学研究》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3、从观念的历史叙述到现实的历史叙述(合著,第二作者),《哲学研究》1996年第1期。 34、文化哲学的新视野―读《当代文化哲学沉思》(独著),《哲学研究》1994年第10期。 35、文化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独著),厦门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36、一本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专著―《人活动的效率》评介(独著),光明日报1993年7月26日。 37、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景(合著,第二作者),《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
专家视点学术研究人气排行
|